(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因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这类“消费陷阱”除了游戏充值、打赏主播等网络领域,校园周边小店出售的盲盒、卡牌等实体玩具也是“重灾区”。
4月24日,家住兴庆区荣丰苑的张女士报警求助,称自己微信零钱里的3800元被陆续转走。民警调查发现,钱原来是被张女士的女儿转走的,全部用于游戏账户充值。经过与游戏官方客服长达几个小时的反复沟通,充值款项成功返还给了张女士。无独有偶,兴庆区人民法院近日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化解了一起未成年人网络充值的合同纠纷,追回充值款项1672元。此外,笔者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时常能够看到不少学生在校园周边小店内消费,除零食和文具外,盲盒、卡牌等实体玩具都是畅销品。之前曾有部分家长向媒体反映,自己孩子特别喜欢在这类小店里买卡牌,并且和同学进行类似于“对赌”性质的游戏,比较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外地也一度曝出了8岁男孩为收集高阶卡片,在校门口的文具店花3000元购买大量奥特曼卡牌的新闻。
其实,对于未成年人未经家长允许进行大额消费后能否退款,这几年有关部门已陆续出台相关规定。比如,《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就明确规定,主播不得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等手段,暗示、诱惑、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打赏”或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最高法发布的《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指出,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违反法律规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服务,收取充值费用、接受直播打赏的,消费者有权依法请求返还游戏充值费、打赏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通过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的,消费者有权依法请求返还该款项。对于盲盒类消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作出相关规定,划出盲盒经营“红线”。
此外,无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民法典》中,对于此类问题也都有相关界定和规范,同样支持相关款项的追回和退还。然而,很多现象不是法律有规定就会不存在,而且相关规定的出台,目的是为了规范未成年人大额消费行为,而不是禁止未成年人消费。因此,多管齐下来消除未成年人“消费陷阱”就十分必要。除了规范商家的销售行为之外,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监护责任的履行情况。家长必须履行监护人的监护和引导责任,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东西可以买,哪些东西不可以买,要培养孩子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而且上述案例中,不管是警察还是法官,均对监护人进行教育和提醒,要求其履行有效监护职责,加强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引导,从而避免财产损失。的确,如果家长不履行监护职责,甚至把自己的银行账号给孩子使用,出了问题就去责怪外部环境,最后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小铁
热图推荐
铜器怎么清洗光亮 铜器用什么油保养?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