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正月十五吃元宵,南方叫汤圆,北方叫元宵,不仅名字不同,制作工艺也是大相径庭。”正月十五前夕,银川市级石碾元宵非遗传承人金少安正张罗着制作元宵,说起制作元宵的工艺,金少安打开了话匣子。
“南方的汤圆是将糯米粉擀成饺子皮一样,将馅料包进去再搓圆,和包饺子、包包子一样,而咱们北方的元宵则是通过人力和畜力,将糯米碾成米粉,滚在馅料上制成的。”金少安告诉记者,制作石碾元宵的工作比较繁杂,要选择质量上乘的糯米,用清水先后淘洗四遍后,再浸泡12个小时,直到糯米心泡透,晾晒到半干时,再放到石碾上磨成糯米粉,“制作元宵的糯米粉要稍微带点青色、湿润、柔软、细腻、蓬松,滚出来的元宵才晶莹剔透。”金少安说。
磨好了糯米粉后,就要将其放在一个很大的簸箩里,再将事先做好的馅料沾上水,放在簸箩里不断滚动,让每一颗馅料都均匀地沾上糯米粉,随着馅料外裹得糯米粉越来越多,一个个元宵逐渐成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元宵上面再沾一点水,放进簸箩里继续滚动,直到元宵变得又圆、又白、又胖,直到最终成型。”金少安说。
金少安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从祖父那一代开始,就拜师学到了石碾元宵的手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仅让石碾元宵这一传统技艺在制作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这一传统在年轻人群体中获得了很多拥簇。
拿制作工艺来说,过去要想将糯米碾成粉,只能通过人力和畜力完成,五个大小伙子忙活一整天,也就能磨出一百多斤的米粉,自从采用机器带动石碾的方式,现在一台机器每天就能碾出五六百斤的米粉,大大增加了产量,也解放了不少的人手。
再说馅料,金少安告诉记者,元宵馅料的演变,正是不同年代的人生活写照的反映,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人来说,最好吃的元宵馅儿莫过于八宝馅——将花生、黑芝麻、青红丝、玫瑰、葡萄干、核桃仁、黑芝麻和白芝麻等馅料掺和在一起,制作成馅料包成汤圆。“对于那些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这种馅料写满了童年的回忆,直到现在,每年都有很多老人专门派子女来我这里买八宝馅儿的元宵。”金少安说。
然而,被老人们推崇的八宝馅儿,在年轻人中却不受待见,对于80后、90后来说,黑芝麻、花生、五仁是当之无愧的元宵馅料“三巨头”,尤其是黑芝麻口味的,几乎年年都霸占着正月十五的购物车,而到了90后、00后这一代,越来越多新奇的口味出来,水果的、巧克力的、各种颜色的,超市的货架上变得琳琅满目,对于节日的祝福和期许却始终没变。
面对外界市场上的日新月异,金少安有自己的坚持:“现在很多特别的口味和颜色,都是老传统里面没有的,我们也不知道要做成那样需不需要添加剂,但如果要用到添加剂,有一定的风险,倒不如将传统的味道做到更好。”
值得高兴的是,直到现在,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来找金少安学这项技术,里面不仅有中老年人,也有不少的年轻人。石碾元宵的制作工艺虽然复杂,但掌握起来却并不难,认真学个半天就能出徒,这也让这门手艺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不仅是自己的儿子接过了传承,长期的徒弟中也有很多年轻人,看着咱们的老传统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我心里真的很欣慰。”金少安说。
记者 吴璇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