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去年8月,银川市公开征集了儿童友好城市的LOGO与宣传口号,为推进我市儿童友好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助力。显然,争创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就要坚持儿童优先,着重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方面协同发力,强调将儿童优先理念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从“一米高度”的儿童视角去看我们的城市,看它在设计与建设中还有哪些亟待提升的空间。
“一米高度”看湖城,首要因素是安全,这应该会是一个普遍共识。比如父母陪年幼的孩子在公园里嬉戏玩耍,视线应该一刻也不敢离开,多半会担心孩子会被游乐设施或者一些公共设施的边角碰着磕着。此外,城市母婴室的点位与配置也是母亲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虽然母婴室目前已成为不少商业综合体、景点公园的标配,但是一些母婴室的配置不够完善,有时候进去后发现设施并不全,有的地上还堆着杂物。不过,随着公共空间适幼化设施的逐渐完善,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新建公园内的花坛座椅、游乐设施等都贴心地打磨成圆角;不少母婴室也按照新的标准对室内环境、基础设施进行了更新,增设了换尿布台、哺乳椅、温水洗漱池等实用设备;一些商业综合体的电梯、台阶、卫生间等也都进行了精准的改造提升。
的确,在推进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对绿地、公园、居住区、社区等公共场所中的一些“适幼化”设施进行梳理和改造,逐步补齐儿童社区户外活动场地不足或者不安全的短板,减少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潜在风险。此外,在一些新建项目中,也可以将“适幼化”设施纳入建设标准,从而切实关照到儿童的真实需求。
当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更体现在城市发展更新的规划和理念上。一个城市如何对儿童更为“友好”?往大了说主要是户外活动空间、公共服务及商业场所、社区环境及出行环境对儿童的友好度,往小了说则是身边的小微公园是否具有舒适性、趣味性,体育场馆、大型商超等区域的公共设施设置是否考虑到儿童能否便利使用,孩子在社区玩耍是否安全、单独活动范围有多大,独立外出时的交通环境如何等等。
说白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我们还是要注重细节,即在规划和建设上更多地站在“一米高度”来考虑问题,因为从儿童视角来看,那些对于大人来说并不是问题的“问题”会被放大、被看见。此外,儿童也是一座城市的体验者、参与者,而所有这些细节便是他们与城市的互动渠道,这种互动是否顺畅丝滑就在于我们能否多俯下身子,将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画”进方案里,把儿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到城市更新建设中去。
小铁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