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位于英德城区上游的白石窑枢纽一线船闸正在加紧施工建设。2023年完工通航后,全新扩能升级的北江航道将成为粤北地区直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水上黄金大动脉”。
此前,赣深高铁已于2021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动。
“高铁开通让村里人的心思活络起来,村里有一个中草药种植基地,准备发展成可观光的旅游种植基地。”河源临江镇年丰村居民刘嘉勇见证了河源东站从一片荒山野岭,变成现代化的高铁站房。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从被动的产业承接到深度协作的双向联动;从高铁建设不断提速到现代化交通路网通达各地;从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到高水平公共服务覆盖全省,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激活。
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携手并进,弹好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
“双核+双副中心”四联动
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湛江对接RCEP市场首批商品启航!”元旦当天,汽笛声响,从湛江港集装箱码头发往RCEP国家的家电专轮、国联水产的预制菜专车、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的火龙果专车同时启动。在这背后,是2021年7月起广州港集团与湛江港集团围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向东横跨广东,同样在元旦佳节,汕头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2021年1—11月,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汕头全市六成以上。
这也少不了深圳的“助攻”。2021年10月,汕头综保区考察团赴深圳招商、调研、取经。在此行中,汕头综保区与深圳前海数字贸易科技服务公司签约,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壮大保税主业。
本世纪以来,从产业、劳动力“双转移”,到“三大抓手”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振兴发展,再到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变的是广东持之以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变的是不断升级的合作机制:粤东粤西粤北不仅承接产业转移,更通过体制机制变革激活内生动力。
其中,湛江和汕头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故事尤为典型。
2021年1月8日,深圳与汕头签约,提出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样板示范;18天后,广州与湛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涵盖交通设施互连、合作发展平台共建、重点产业协作等全方位。
“如果发达地区仅把相对低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腾出自身空间发展高端产业,会不会导致发达地区‘富者更富’,不发达地区‘穷者更穷’?”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双核+双副中心”机制的高明之处在于,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之间不是单纯的帮扶关系,而是在深度协作中形成有效联动,更好发挥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汕头、湛江在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力。
着眼全局,方能精准落子。202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则提出,优化珠三角城市群和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群五圈”城镇化格局。
如今,广东正以重点城市为“点”,牵引带动各区域化“短板”为“潜力板”。
作为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沿海经济带正崛起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东翼,汕头提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华能“十四五”能源建设项目、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基地等重大项目密集落地,深汕合作区引来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100亿元;在西翼,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一体化三个百亿美元项目在湛江东海岛上鼎足而立,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全面铺开。
同时,珠三角核心区的科创和产业要素不断外溢,通过汕头、湛江等城市辐射带动全省,特别是与北部生态发展区的生态优势结合,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在云浮,当地企业翔顺控股主打健康和温泉旅游的特色小镇项目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在梅州,蕉岭伟态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借助高校科研资源,将生活污泥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利用。
“350”高铁加速成网
重塑城市区位优势
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通车,从惠州到深圳半小时可达。
在赣深高铁仲恺站附近上班的惠州永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伏永凯,早早就规划了一条完美的回家路线:开车到仲恺站,10分钟后上高铁,半小时到深圳换乘地铁到家,全程只需1小时。
2018年,伏永凯从深圳来到惠州创业,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硬件产品。“疫情不但没有影响公司发展,国内外市场还实现了较快增长。”他说。
沿轨道向北,走进河源国家高新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座座新楼、厂房拔地而起。
“今年,我们计划投资1.2亿元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人再增加2000人左右,产能提升两到三倍。”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喜微说,作为一家从深圳过来的电子信息企业,赣深高铁让她对河源扩产信心更足,“和深莞惠等地供应商沟通更便捷,交通运输成本更低了。”
赣深高铁的开通,为河源带来了巨大改变。从广东最后一个不通高铁的城市,到融进粤港澳大湾区,河源尽享连接粤赣两省“黄金通道”交通红利,已吸引卓翼科技、华冠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落户。预计到2025年,河源国家高新区手机整机产量可达2.2亿台。
不久的将来,随着广汕、汕汕、梅龙、广湛等多条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建成通车,广东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市通‘350’高铁”。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中低端产业需要高速公路和港口,到中高端产业阶段,要解决人的高效运输,就需要高铁和机场。”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说。
过去一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不断完善:湛江吴川机场迁建工程迎来关键性的校飞节点,韶关丹霞机场正式通航,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开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先行工程动工……
展望未来,全省高效联通的发展蓝图更加清晰:《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总体建成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补齐发展短板
2021年国庆,徒步爱好者在梅州大埔有了新的打卡线路。此前,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的调查发掘进入收尾阶段,很多游客得以沿线重温峥嵘岁月。
通过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老区苏区找到了增强内生动力的发展路子:汕尾海丰结合羊蹄岭古道保护修复,对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岐澳古道修缮革命先驱苏兆征、林伟民、杨匏安故居以及陈列馆、雕塑广场等节点,这些都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红色景点。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进一步增强老区苏区群众获得感。
冬日暖阳下,梅州梅县区桃尧镇珠玉村,不少老人一早便来到村口公交站台等候出村的第一班车。“村里的路更好走了,我们坐公交车外出活动,安全又方便!”村民吴清铭笑着说,这两年能够经常走出家门,文化生活丰富了,精气神也更足了。梅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6969公里。
在汕头,省财政厅安排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和抗疫特别国债额度就达14.77亿元,用于支持老区苏区“四好农村路”“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
2021年8月19日,全省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同年10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5年再新增安排210亿元,专门用于办好老区苏区专项财力补助提标、中央预算内投资配套以及人民群众“喝好水、走好路、读好书”等5项实事。
民之所需,政之所为。一年来,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在全省铺开,成为打破行政区划藩篱、补齐发展短板的助推器:全省电子政务加速联通,推动实现3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新建11所高校(校区),实现21个地市本科高校全覆盖;布局建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安排5亿元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帮扶项目;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向首个下游用户供气,建设中的三江连通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惠及全省9000多万人。
“通过重大基础设施、大型项目的牵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各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为广东发展提供强大后备力量。”深圳市委党校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认为,这将为广东保持经济大省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支撑全国经济“稳中求进”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增强发展动力和韧性。(记者王彪余佩余丹)
热图推荐
大货车为避让变道车辆撞向桥墩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 西洋店镇积极探索秸秆利用
倡导夜间加油 助力北京能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贝佐斯将于第三季度辞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 担任董事
最近更新